别克君威仪表设置中文-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开封汽车网 2022-10-27 汽车新闻 15 ℃
正文

  菲律滨《薪传》文学第576期出刊

  (曾山刊头题字。作者:弄潮儿、庄紫栋、许秀端、郑波光、刘献洛。原载2022年1月4日菲律滨《联合日报》。)

  诗二首 /弄潮儿

  〈小诗〉

  小詩

  敞过你的心

  淌着血

  心血

  凝成愛的魂

  恨的淚

  〈雲對我說〉

  云对我說

  浮雲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云,什么是游子意呢?

  云对我說

  皑如山上雪

  皎若雲間月

  云,你是說我的頭髮

  和你一樣白嗎?

  2021年12月6日

  菲华《中长篇小说创作比赛》颁奖感言(二)

  菲华文坛的文化盛餐 /庄紫栋

  作为本次比赛的评委, 未曾和其他评委交流过,仅代表个人对本次的比赛说几句话。

  一,评比过程:秘书处在收到十部作品后,根椐原先的规定,二十万字为分界,《逐梦菲律宾》和《逐梦》为长篇小说,其余八部为中篇。四位评委在收到没有署名的作品后,各自审阅,互不通气,写下评审意见和评分后,上交一民会长。之后一民会长和秘书处进行统计,统计后又发给评委核实,确定无误后,依总分高低定下名次。整个过程是公正、公平的。

  二,评审感想:用两个字来概括我的感想,“惊喜” !

  一民会长上任后举行了春联比赛,孝道视频比赛,长诗比赛,中长篇小说创作比赛,这次比赛让人最为他捏一把汗。当我们收到沉甸甸的十部作品时,我们惊喜得有点不敢相信!难关被敢想敢干的一民会长跨过了。而当我们坐下来拜读这十部作品,作品的高质量又让我们惊喜得想不到!一位评委说:“真是不评不知道,评了吓一跳。” “用菲华文坛卧虎藏龙来形容之,实不为过。”

  三,浅谈对作品的几点体会:

  1,题材广泛:

  十部作品中,有描述老一辈华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贫困、水灾、抓壮丁等原因而被迫离乡背井来到菲律宾,他们赤手空拳,艰苦奋斗,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而取得事业的成功。有描述大陆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再移居菲律宾,敢拼敢闯,不懈努力,勇于进取,和祖国开放一起崛起,终于打出自己的一片江山。

  十部作品中,还有歌颂老华侨的强烈爱国爱乡的精神。积极推动中菲了解,促进中菲友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回馈桑梓,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出钱出力。也有描述土生土长的华人后代在中菲两族关系中由矛盾、隔阂到了解、融合、信任、共赢,在风风雨雨中建立和谐的友谊。

  2,作品突显中菲特色,体现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些作品除了人名是虚构的,事迹则是真的。作品中的主角,是作者的父亲、母亲、丈夫,或自已。第一手的素材丰富、生动、感人。十部作品的时空虽跨越了百年,但每部作品都能体现所表述时代的特征。作品涉及中菲两地,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中国,有真实的乡镇巷道。在菲律宾,有真实的州府街市,让人身入其境。十部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有英、菲、西、中和闽南话,融为一体,应用自如,别有一番中菲风味。

  3,作品是有份量,是一些完全能拿得出去的优秀作品!作品通过描写人物故事,成功地塑造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有的人说,有些作品好得完全可以拍成电视电影!

  长篇小说第一名《逐梦》写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作者一家五代人的逐梦故事。九死一生的主角,勇敢善良、宽大为怀、勤劳奋发。作品是主人翁为实现梦想的历险记,是成功老华侨的缩影。由于作者就是小说中的一员,有两地的丰富生活实践,富有感情;又由于作者受过扎实的中、菲、英的文化教肓,能很好处理手中的宝贵资料,写得情节曲折、动人,一环接着一环,有特色、有深度,有力度。

  中篇小说第一名《林家霖传奇》中的林家霖是位传奇人物,他因水灾,从河南到泉州,再由泉州到南洋,其历史犹如是菲律宾闽南人从中原到福建,再到菲律宾这段移民史。作品通过语言、心理活动、人物外貌、环境描写反映人物内心和性格,情节扣人心弦,调动读者的情绪融入其中。作品既体现大多数下南洋华侨艰苦奋斗的历程,又塑造一位很有个性历经劫难的成功人士。

  菲华特色前无例,文化丰餐又一回。今天菲华文坛能有一次文化盛餐,应该感谢参赛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有的为了创作出好作品,废寝忘餐、全神贯注,甚至累坏了身体。

  我是个连闪小说都未曾闪过的人,却被召来评审中长篇小说,自感很不胜任,但我很有把握地说,这是一次大有收获的比赛,是菲华文坛的大突破,其影响必将是又深又远!

  (庄紫栋,笔名农夫,为《中长篇小说创作比赛》评审。)

  立意 人性 时代 /许秀端

  窃以为,写长篇小说似乎不仅要注意情节层面,还有人物。

  我喜欢写长篇小说,因为人的命运,时代的更替,作者会更加有空间发挥自己对结构和语言的掌控。

  其次,我很注意语言的应用,只有语言才能直接闪烁著文章的功力,让读者亦步亦趋,心甘情愿跟著唐僧过他的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

  我也特别注意文章的立意,藉著一个时代,靠向世界性的人性。

  我只是一个有业余文学爱好的碼字者,当然所行、所写也只是自以为是。大家就当穿堂风吹过就好。

  (许秀端,笔名米丽亚,为《中长篇小说创作比赛》长篇小说第一名获奖者。)

  古文为体 今文为用

  富有中华文化风味的游记散文

  ——柯清淡散文《“离骚”又添一新页》解读

  /郑波光

  1992年夏天,菲律滨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柯清淡先生写了一篇相当不错的游记散文,题目是《“离骚”又添一新页——武夷山四日游》。2009年12月底,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第11届丁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认识了柯清淡先生。他惠赠我他的诗与散文复印件大作。现在,借助参加《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的机会,我为柯先生这一篇散文写一篇小小的评论文章,以表敬意。

  柯清淡先生是福建晋江人,1936年生于晋江。他1983年写的《五月花节》散文中写道,他是35年前(也就是1948年)随母亲到菲律滨的,那年他12岁。从他的诗和散文看,童年故国的深情和记忆,已经极其稳固地变成他挥之不去的情结,一种故国情怀。他深爱他的祖籍国——中国,他深深眷恋祖籍国的文化——中华文化。包括文化传统、语言文学、文化习俗,以及秀丽的祖籍国山川景色(他特别关注景色中蕴含着的中华文化的根系)。这是我读他的诗文后强烈的感受,也是强烈的感动。实际上,我感到海外华人,大部分对祖籍国都有很深的依恋的感情,而且他们都想把这种感情传递给他们的后代。我从柯的诗文中,明显感到这种感情更加强烈的强度和浓度。

  《“离骚”又添一新页——武夷山四日游》写四天的游览历程,分别是:“第一日:夏游偿愿,闽山初临”;“第二日:佳境渐入,桃源重温”;“第三日:江山多娇,群燕返巢”;“第四日:游罢怆然,归去来兮”。看了四日中每日浓缩的这八个字,我们对于作者跌宕起伏的心绪心境,以及对于作者中国古诗文修养的韵味,大致可以了然于心了吧。

  2010年4月18日早晨,我第一次读完此文,感叹之余,当下就写了这样的札记:

  “极好的一篇游记散文。

  “有极好的中国古文根蒂,行文高雅、雍容、节制,又极为开阔、放达,景物之形状、声音、色彩、变化之摄影镜头似的捕捉,准确到位,恰到好处。今文欤?古文欤?古今交融,古文为底色,今文为形体。难得难得。当今的年轻一代人,包括大陆人,恐怕都难品味、体味此文之佳境与妙处矣!”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杞人忧天,或者大惊小怪?

  我们先来看正文,第一日,“夏游偿愿,闽山初临”。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讲他的目的是,“带幼儿桑梓来乡寻根”。题头词八个字,开头一句话九个字。这17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心深处的心理情感信息!这次带幼儿回祖籍国,首先是为了偿愿,有两个愿,一个是自己多年思乡终于回归故乡之愿,一个是让自己的下一代回归故乡“寻根”,认祖归宗、认中华祖国之愿。武夷山,就是闽山,就是福建故乡的山,就是中华故国的象征和代表。这些普通的文字,在作者笔下已然不是普通文字,而是刻骨铭心的浓缩表达:蕴藉着对故国的精神皈依、对故国无限依恋的心理与情绪。一下子就深深打动我们的阅读心情。

  我们再来看作者幼儿的命名——叫“桑梓”。互联网有这样的解释:

  “桑梓指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作者在自己另一篇散文《五月花节》写到自己给自己的孩子们起的中文名字是:“轩辕、桑梓、龙种、向华、醒狮”,之所以要这样为子女起名,是因为自己不忘根本,从而证实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是“黄帝的子孙”。可谓用心良苦。也可谓对祖籍国用心极诚。这在海外赤子中也实属罕见。在文中,他也写到他的此举处处引人嘉善和赞叹。“逗起海峡两岸的入境证件检察官、关警、售票员、导游的注目和赏识”(《五月花节》)。

  在这篇散文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行文风格与习惯,作者本人就好像是长期生活在中华大地国内的训练有素的老年知识分子,那种富有文言风味的行文风格与习惯。试看第一日的第二个自然段:

  “当车奔驰在悬崖峭壁之间,迎面一座座丹黄带墨绿的奇秀山峦,犹如一幅幅天然妙绝的山水画,时而枕溪流,时而穿烟雾。啊!武夷山,半辈子只能在岩茶的包装图案上痴痴地端详你,今日,闽北的天堑变通途,从闽南平畴的沿海侨乡到这山峦的世界,朝发夕至,我毕竟如愿目睹你神女的宫阙!”

  注意其措词,山峦犹如山水画,色彩是“丹黄带墨绿”,因为在奔驰的汽车上,风景都带动感,“烟雾”用“穿”不足奇,奇在“溪流”用“枕”字,这是与山水之贴近、亲近一种极为陶醉的情感。此字这种用法,现在恐怕也只有在老年知识分子才会这样写了。作者的陶醉,还在于对武夷山,过去半辈子从岩茶的包装图案痴痴端详,到如今亲眼目睹的快慰和入迷,真如“神女的宫阙”!似真似幻。

  作者的文字,是这样的浓情灌注。这样的叙述描写风格,一直贯串全文之始终。本篇游记散文的主旨,是描写铭记故国故乡山水中蕴藉着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中华文化之遗迹。第一日的最后一段,就明白无误地交代,通过观看《景区示意图》,“拟在此三十六峰及九十九岩之方圆中,循踪历代三教名人的结庐倡道、方士羽客的栖息修为、文人墨客的斟酌吟哦……”。果不其然,第二日就穿过徐霞客赞叹的武夷山三大险径之一,涉足具有王者威仪的“大王峰”,直达古木参天的绝顶;观看游客投石宋代朝廷祭拜镇山君投掷“金龙玉简”的“投龙洞”;一一观看神话中的与武夷山大王相恋而遭玉皇大帝点化成石的“玉女峰”,还有“伏羲洞”,“一线天”,以及和陶渊明《桃花源记》有关的一个景点“小桃源”,(第二日最后一个景点,就照应了“佳景渐入,桃源重温”这八个字。)根据一官员介绍,此处还要开发历史名诗人词人柳永、陆游、辛弃疾在此活动的纪念碑、纪念馆。在一天的记游中,中华文化信息就如此密集。

  这篇散文“武夷山四日游”,重点在第三日,因为它涉及到本文题目“《离骚》又添一新页”这一主题。这一日,游了“水帘洞”、“鹰嘴岩”、“天游峰”,最后来到“武夷宫”。此宫始建于唐代,古色古香,兰亭学院有书画欣赏,还有“朱熹纪念馆”。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这位既浸染浓浓的中国古文化的熏陶,又接受西方现代精神洗礼的人士,他不是盲目景仰朱熹,而是慨叹“历史的误会”,他十分幽默地对朱熹说道:

  “拨一部分你继往开来的唯心‘理学’去换成‘物理学’,去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及对‘物’格致的学风,也许奔驰在世界人类前头的中华历史马车,就会自宋代以来继续保持一路领先,而像我这样的炎黄子孙,便无须背井离乡、飘零海外当‘华侨’了,因那场荫庇西方后代人对生计无忧免虑的‘工业革命’,谅必先发生于中国……。”

  这是一段发人深思的奇妙议论。作为已经深深扎根海外他国的海外赤子,情感是十分痛切的。而对于生活在大陆的我们来说,是颇有精神上的震撼力的。

  有了第三日的这个铺垫,第四日末段这样一些话,就不会令人感到突兀了,就会感到自然了:“车向南奔驰,武夷山从身后次第隐没。惆怅间,我怆然沉吟起《离骚》,以抒发对故国的离情别绪……。”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解释是:“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因为中国自宋代以后,一部分掌控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儒学的错误导向,历史走了大弯路。中国不能领先于世界,而是大大地落后于世界。让中国人民遭受忧患,尤其让象作者这样的一部分中国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孤苦伶仃,到国外谋生,遭受各种忧患。我我的理解,这就是作者切身感受到的《离骚》又添的一新页了。

  第四日有一个精彩看点,是作者的独到发现,一种由衷的故国民族自豪感:“我涉足到外国不少山川名胜,只领略到‘地理感’,而无‘历史感’,因其所属的国家或历史短暂,或传统文化已被殖民主义所冲缺。独我中华历史绵延五千年,游览武夷即置身于旷古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之中,生为炎黄子孙,对此份‘胎福’怎宁不自庆自豪?”

  这种抒怀相当感人。“历史感”、“胎福”就是至高的民族自豪感的标志。

  文章结尾,由儿子和台湾少年热情邀约将来同游祖国名山秀水,让作者心情骤变,由“枯萎”“顿然葱笼茂盛起来!”文章到此嘎然而止。却余味无穷。显然,作者高兴的不仅是儿子交了新朋友,而且是看到炎黄子孙的新一代对祖国山川的热爱,看到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一代代不息往下传承的光明前景。这就是作者心情“顿然葱笼茂盛起来”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光是自然的感觉,更是文化的感觉、心理的感觉。

  此文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不再赘述。总的看起来,这篇散文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一篇富有中华文化风味的游记散文。

  2010年9月3日厦门前埔

  (郑波光(1941—),福建永春人,原福建集美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理事、福建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山西抗战文学》、《中国乡土小说史》等。 )

  《会员之窗》

  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刘献洛

  生活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它总会设置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障碍,让我们来体验、跨越。而且,它是一个循环,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点上。你以为克服了一个困难以后,就永远一帆风顺了吗?错了!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我一直很喜欢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则是对人生深深的体悟和叹息。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卑躬屈膝,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六十五岁了,还被流放到外地做官。所以才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

  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的面对,微笑的向前,相信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我们不能总是回忆过去,因为回忆越长,思念越痛。当我们越是对眼前的困难畏首畏尾,感觉难以跨越的时候,生活就越发显得艰难。“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嘛!

  瓶子里盛满了阳光,然而我们却抓不住。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然而我们却不珍惜。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的人总会在难过的时候望望星空,看看大海,学学大自然宽广的胸怀,学学大自然的智慧,于是心结自然会打开。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有的人总会报生活以深情。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里,有的人总会给他人以温暖。年少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来日方长,大把地挥霍着青春,不珍惜眼前的一切。中年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害怕一睁眼就会有不可挽回的离别。生活不在远处,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梦想不再遥远,只要我们勇敢去追随。

  然而有的人却总是在抱怨,抱怨自己的房子不够宽敞,抱怨房子不在繁华地段,抱怨车子不够名牌大气,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抱怨工作总是那么多麻烦事,抱怨别人总是不懂得感恩和宽容……

  孰不知,你无病无灾,吃得下,拉得出,睡得着,醒得来,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地震等,口袋里还有闲钱,就已经比世界上90%的人都幸福了。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的爱最无私。除了父母,如果有人能够爱你超过爱自己,那你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眼前?另外,如果你每天都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活得很充实,很精彩,每天都在进步,那么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2021年9月15日

本文tag:

热门文章
标签列表
最新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