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ve-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开封汽车网 2022-12-04 汽车新闻 14 ℃
正文

  好的东西是可以经受时间考验的。

  比如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这部《you’ve got mail(电子情书)》。

  我想我很久之前一定看过这部电影,有可能还是来自于消失的vcd碟片机吧;这个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再一次翻出来这部老电影,静静的坐着,看着发生在纽约的这个故事。

  和许多80后一样,我不是很喜欢美国甜心梅格瑞恩,因为她不是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女明星,汤姆汉克斯也亦然。

  但是我依然很喜欢这个电影,尤其是时隔多年后的重温,才发现这个电影的可贵之处以及它为什么时隔多年后依然会被许多人奉为经典。

  再次看《电子情书》,还因为前几天无意看到的一篇影评,文笔很细腻,是那种可以让可以让人一把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感动的文字——

  影片具体的内容就不描述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网上翻来观看。

  我觉得如果把《电子情书》和去年在美国大获成功的电影《弱点》(the blind man),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可以有很多可以玩味的东西。

  这两部影片都不是那种所谓的商业大片,基本上去掉主演的片酬后,都可以列入小片的范畴,但是无一例外的都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胜利。

  这两部片子的相当之处在于温馨。无论是《you’ve got mail》当中围绕纽约两家书店发生的各种冲突以及最终相爱的浪漫结局;还是《弱点》(the blind man)中,黑人大个子孩子被领养后获得的家庭幸福及之后获得的橄榄球方面的成功等等,都很温馨的展示了人性中温情的那一面。

  这两部片子应该说,都是属于好莱坞“主旋律”,充满了温情、温馨、感人、进取以及很有一些感染力的美国文化等等。

  可以对比近期国内流行的大片,《杜拉拉升职记》以及《叶问2》。

  都是很不错的国产电影,杜拉拉是都市题材,《叶问2》是功夫片;两部我都是花钱进电影院看的,很精彩。但是就和时下国人的心态一样,中国的电影也是如此的急促,不错,就是急促——我们的电影要么是想让观众们笑,要么是让观众们爽,要么就是山寨恶搞,很难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们安静而会心地看着,并且可以过了十年还被翻出来欣赏;同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让欣赏的观众体会很多新的认识和感悟。当然,这两部国产电影都是很好的影片,对此,我没有异议。

  继续说《电子情书》。

  第一段我用了“消失”这个词语,这或者代表了近十几年来全世界的变化,网络带来的全新变化。

  电影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是因为电子邮件的来往而产生的,这样的事情用一个中文词语来形容很是恰当,那就是“网恋”。不过对于国人而言,一方面很多人还没有电邮,另外就是电子邮箱似乎已经是一个不甚时髦的应用了。

  现在的老美有非死不可有推特等等,国内网民有qq开心网微博等等。电邮似乎还仅仅作为办公室一族的工具罢了。

  《you’ve got mail》翻译成电子情书,似乎有一些怪异。但是情书作为男女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似乎正在成为历史的回忆。

  书信式的情书存在了至少几百年了吧,电邮式的情书有可能存在十几二十年吧。但是现在的年轻网民们似乎不需要情书,仅仅需要情话或者段子,而这些,都是随着诸如手机以及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而必然消亡的事物之一。

  电影中也有“消亡“的事物,那就是梅格瑞恩扮演的女主角在街角看的儿童书屋,这是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书屋——

  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的书屋,员工们可以在这里工作一辈子,一直到倒闭;而孩子们则可以聚集在一起听女主角讲故事;就好像影片中某个角色说的那样,这个书屋的老板对儿童读物了如指掌,她喜欢的书一定会畅销。

  但是,即使这样,在商业社会中,这样温馨有品位的小书屋一样要倒闭。看样子书店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大型的连锁的商业文明的产物,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都让那些曾经带给很多热爱小书屋热爱阅读的人们无处可去[z1] 。

  还好,电影中的fox连锁大型书店,并不像中国的新华书店或者北京的西单图书城那样的冷冰冰的,只能站着看书;当梅格瑞恩的[z2] 小书屋关门之后,她来到fox书城,看到的是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也可以坐着看书,还有就是甜美的咖啡,并且她之前的员工也可以在这里继续为读者和孩子们服务。

  一切还是可以很美好,就好像电影结束,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样的美好。

  但是这一切,却是我们这里没有的。

  对于纽约,对于美国,我们受到的最初教育,都是霸权主义,以及层出不穷的犯罪事件,这在来自于好莱坞的影片中也有反映;但是也有很多诸如电子情书、弱点这样的温暖人心的电影,让我们感受那个异国的人文风情。

  我没有去过美国,更没有去过纽约,但是我看过很多关于纽约的电影,我也看过舒国治的纽约游记,我也知道大名鼎鼎的《纽约客》——

  《you’ve got mail》也展示了许多纽约的特色,孩子们去乐园也有棉花糖和用塑料袋拎着的金鱼,大大小小的书店,以及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咖啡厅还有我们都知道的星巴克。

  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缓缓的出现的,一点也不突兀,潜移默化的让我们开始熟悉这个城市,甚至有一些热爱这个城市,就像舒国治说的那样,有机会一定要去纽约看看,即使仅仅是路过。

  我甚至有一种极端的错觉,《you’ve got mail》就是我们一直梦想的那个世界。

  大大的床,很多很多的书,还有温暖的咖啡,不紧不慢的生活;城市里有树,有草坪,有鲜花,当然,还少不了总是适时出现的爱情。

  电影里的角色们都是那么的热爱阅读,无论是书店老板还是出版社老板,还有那些陆续出现的甲乙丙丁——甚至于影片没有了反面角色,当然,还有据说被全世界小资女性们奉为经典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我还没有看,不过我准备找出来翻翻)[z3] ,这就是经典,可以被多年后念念不忘。

  好吧,就好像豆瓣里某篇文章说的那样,即使这部电影的情节和男女主演都被忽略掉,还有诸如星巴克、《傲慢与偏见》、书店这些可以被捧为经典被我们怀念的元素。

  而这些,都是构成我们梦想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些在都市生活的人们,不都是希望能够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吗?不都是希望能够有时间喝上一杯暖胃的咖啡或者茶吗?不都是希望有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吗?不是都希望能够坐着安静的看上几页书吗?

  如果这一切都能够实现,那不就是所谓的幸福生活吗?

  只不过,现在,当下,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有房子的和没房子,都是那么的匆忙,那么的没有底气享受舒服的下午,即使是坐在星巴克也是在想着放假或者忙着工作——

  有钱没钱,我们都少了那种悠闲的心情。

  只是这一切,我们一定要去纽约才能够得到吗?或者,仅仅是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吗?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在电影中看到来自于北京又或者上海的温馨的可以静静的看的电影。我想,那时候,我们,最起码有很多的我们,可以不再为了房子车子票子而绞尽脑汁,我们或许能够在某个下午或者晚上,喝一杯热咖啡,读一本有爱的书。

  书信消失了,爱情还在。

  心情没了,我们还能够重拾吗?

保时捷ve_水如悠,《you’ve got mail(电子情书)》。

本文tag:

热门文章
标签列表
最新文章
网站地图